疫情之下,全球经济还没复苏,很多职业就已经被机器替代了。


你现在手机上接到的骚扰电话,很可能就是AI伪装成温柔女孩子的声音打给你的。今年五月,美国AI一共打了30亿通骚扰电话,相当于每人每月平均会收到11通电话。



还有一些家用机器人正在渗入我们的生活,比方说扫地机器人、做饭机器人。


事实上,很多重复性的劳动都已经被机器自动化了。几年前在美国念书,我去超市买东西可以选择自主结账,诺大的超市里收营员只有寥寥几人。


前几天,我去上海某家优衣库买衣服,走到收银台的时候,意外发现:国内竟然也开始自助结账了。


你只要把衣服放在自助结账区的机器上,它不用扫条形码就会自动识别出商品,然后你就能支付宝扫码结账了。


虽然AI还不像科幻片里那样拥有自主意识,它已经让一大批人失业了。那么,我们到底学什么专业,才不会在职场上被AI干掉?



其实早在2016年,麦肯锡就做了一项研究。研究者想看看什么样的工作不会完全被机器自动化所替代?


研究方法也很简单。研究者分析了800个工作中约2000项活动,并且把这些活动分成几大类:管理、专业技能、沟通、不可预测的体力劳动、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可预测的体力劳动。



他们发现: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可预测的体力劳动是最容易被自动化的活动。2014年,这些活动占了全美总工作时长的51%,其价值相当于同年2.7万亿美元的工资。如果AI来做这些活动,各大企业CEO就能省下一大笔钱。


管理、专业技能、沟通则是最难被AI取代的活动。管理就是运用自己的领导力管理和发展员工,比如说公司CEO、部门经理经常会运用到这项能力。


专业技能是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决策、计划和创造性的任务,比方说咨询师、医生、律师、设计师会用专业技能去创造价值。


沟通则是与利益相关者沟通,比方说销售、心理咨询师、教师、护士需要很高的情商和同理心去和他人对话。


研究者还发现:AI不会抢走我们所有工作。尽管很多营销号喜欢制造焦虑,说什么:“人工智能很快就会让所有人失业”,但事实上,能被100%自动化的工作只占到了全美职业的5%。


麦肯锡认为与其把AI看作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如把它当成我们的合作伙伴,因为多数人工作中一部分活动都会被AI替代掉。研究者预计,大约60%的职业中至少有30%的活动在技术上可被自动化。


从乐观的角度去看,也许这些枯燥重复的工作本就应该交给机器人来做,这样我们就能省出更多时间去做一些创造性的事情了。


服装设计师、CEO、统计学家、精神科医生、立法者…被AI取代的可能性则很小。专业人士在这些活动上所掌握的判断力、执行力和主观能动性,远胜于目前AI技术的算力所能达到的高度。所以只要你选对了专业,就不容易被市场淘汰。



不过,成本问题会阻碍推广自动化的速度。如果优衣库买两台结账机器的钱,比雇佣两个人手动结账的五年收入总和还高,那店家肯定会选择雇人,因为劳动力便宜啊。


但考虑到市场化的速度比研发要快,一旦产品被放到商业环境中,竞争对手多了,机器的成本会快速降下来。


另外,某些工作必须得让人来做。养老院的护工、幼师、教授就很难被机器人替代,至少现在机器人没法给予像真人一样的关注、陪伴和引导。


什么行业更难被AI取代呢?麦肯锡把各领域按不同活动进行分解,做成下面这张图。


排在最上面的是行业是更容易被自动化的,比如住宿和餐饮、制造业、运输和仓储,还有农业。这些职业重复性劳动所占比例很高,被AI抢走工作的可能性自然也就更大。



你可能还发现,像金融与保险、房地产这些高薪职业在自动化中并不占优势。沟通占了这些行业中相当重要的部分,因为情商高、会聊天的人更容易做出成绩。


但与此同时,收集数据、处理数据这些容易被AI代替的活动也占了不小的比例。尤其是金融与保险行业,处理数据占了从业者很长的工作时间。


最吃香的职业莫过于底下三个行业了:专业人士、管理者、教育从业者。


专业人士很好理解,比如律师、咨询师、设计师、建筑、原画师等需要大量专业技能和从业经验才能做好的工作。管理者即管理人的职位,比方说CEO、部门主管等,管理者做出决策,帮企业提升工作效率。


教育从业者比如教授、老师、幼师等工作,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也得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你可能会发现,教育从业者比管理者运用到的管理能力还要高。因为比起管理者培养员工,老师培养学生需要更多的同理心、耐心和关怀。


大学选专业之前,我建议你可以参考麦肯锡这份报告。与其选择那些毕业高薪、表面风光的职业,不妨选一个难以被AI替代的学习方向,专注于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你对专业不满意,是时候重新思考一下职业规划了。今年留学的申请难度相较往年要容易得多,外加上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正好趁现在申请出国,过两年转换职业跑道重新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