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能力的人才担心金钱 

 VS 

何必倾家荡产 , 不值!


正方:R同学 大一
观点:前期的路是父母铺的,后期的路要自己走。

“花销大是因为美国学费贵、物价高!”这个锅留学不背!

留学是需要花很多钱,但是除了学费和基础生活开销,剩下的都可以自己赚,比如奖学金,勤工俭学。

我的家里并不富裕,为了送我出国甚至跟亲戚朋友还借了几万块,我深深地明白家里的不易。但是有些学校设有专门的奖学金,并且金额较高,完全可以支付生活费甚至还有剩余,这自然而然成了我的学习目标之一,也意味着到了美国我更不能松懈。

出国留学并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每天吃西餐,聚会,周末购物,我们更多时间会花在学习研究和图书馆里,因为美国院校的竞争力真的很大,所以花销并不是那样的大。

是努力提升自己,奖学金与能力双收,还是花钱大手大脚,完全来“度假享受”,你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由你自己决定。

反方:M同学 北京重点高中
观点:同样的金钱,在国内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发展。

政治书上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点也没错。

先说钱:砸锅卖铁送出了国,就算付清了一年十几万的学费,后续生活费怎么办?同学聚会你不去?有科研活动你不参加?置办教学用具你不买?这些都需要钱的啊,眼巴巴等着奖学金吗?

要是我的话,如果周围同学都参加了,并且我也感兴趣,却因为资金问题去不成我会十分难受。

再说学习:我觉得在国内学习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也不是所有的老板教授富翁都具有留学背景,而且不出国留学就不能成功吗?并不是。

国内的教育体制形成也是经过时间的沉淀,证明是适应大多数学生的。无论是文史政或者数理化,国内的学术水平并不全都不如国外的水平,如果你肯学习,会学习,一样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有所建树。

比如我自己对人工智能感兴趣,在国内也接触了相关机构和平台,在那里我结识了现在的知道老师,也有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各种有趣的科研项目也让我找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再说体验:出国读书体会不一样的学习项目是挺好,但去体会骑马啊,橄榄球啊,听音乐会陶冶情操什么的,在国内同样也可以体会到,学习到。所以我认为我认为花几十万出国不值得。



经历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值了

VS

 学习投资回本慢,容易错失良机


正方:A同学 美高二年级 
观点:用金钱衡量收获?肤浅!

有些事情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比如经历和能力。

我家经济条件一般,父母都是工薪阶级,非富非贵,当时下定决心送我出国也考虑了很长时间,因为家里一下子拿出那么一大笔钱,实在是压力很大。

其实当时我不想看到父母,那么为难,想着,在国内学习也挺好呀,还能和朋友在一起,但是现在,我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因为我见识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国内的学习体质不适合我,我不喜欢那种应试教育,必须要为了考试而学习,那让我觉得很有压力很不舒服。美高的学习制度让我有更多时间发现并培养兴趣爱好,接触更多有意思的人,拥有更丰富的体验。

除了学习上,我还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跟在国内每周一两节的40分钟的体育课比起来,形式更多样,效果也更好,所以我现在身体素质很棒!身体不好生病的话也是花很多钱的,而且还容易落下病根。

除此之外,我觉得自己独立自理的能力得到了飞度的提升,不再是那个凡事都等着父母来帮助的“小公主”了,学会面对困难时独自解决、心情低落时自我排解。这些都是花钱买不到的,所以我认为,前期压力大一些也没有关系,出国留学是值得的。

反方:K同学 美高一年级
观点:留学是为了未来发展?但未来要工作很久才能“回本”!

肤浅?在我展翅高飞之前总得吃饱喝足吧。刚来美高一年,暂时还没有体会到其他人说的“物有所值”。有时候我甚至还会后悔,真的。

先不说学术氛围,中国学生扎堆,走到哪儿都能听到“家乡话”。而且学校位置偏僻,设施也不是那么新,课程的话虽然有特色课,但是也并没有那么感兴趣,而且有的还限制上课人数。

我的学习能力一般,不是很喜欢学习,更多的时间我会用来看自己喜欢的书籍,虽然研究项目跟了几个,但是也没有那么感兴趣,对未来发展也不是很有用。

原来一直觉得留学完回国也算是“镶金边”,回去之后找工作比较顺利,选择多一些,工资高一些。但去年,我留学的姐姐回来了,找工业也不是那么顺利,工资比国内应届生也高不了多少,想要赚回投资进去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就算不吃不喝也不知道要几年。

每次一想到家里爸爸妈妈还在省吃俭用的为我下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奋斗,心里就可不是滋味。再加上自己也没有那么大能力可以现在就赚钱补贴家用,虽然每次打电话家里都说“不要担心钱,不要在意家里好好学习”,可我心里就是难受,唉...


眼光放长远,追求多元化发展

 VS 

亲情割舍、友谊危机出国错过了太多


正方:X同学 归国一年
观点:认为“回国收入”达不到期望值的,大多因为期望错误

作为一个留学回来并且工作一年的“海归”,自我感觉未来工资与期望值是否相符合,和本身是否为“留学生”的身份关联并不大。

根据《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现实,而近7成留学生认为实际薪资远低于期望工资。并且,除了毕业于Top100的学校的学生可以获得与之期望相差较少的薪资,剩余的学生基本上都没有达到心理预期。

所以达不到预期,是正常的。有那种“我出国回来之后就可以挣大钱”的想发是错误,因此想要砸锅卖铁送孩子出国的家庭,你们可以歇歇了。

更多的时候出国是为了培养我们独立的意识,前沿的思维以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适应掌握能力,这些才是对未来长长久发展有益,并且靠在国内埋头苦读学习不来的技能。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无论是家庭或者孩子都会见识到一个新的天地。

反方:F同学 出国后两年回国
观点:为了留学,普通家庭背负了过多压力,学生自己也会错过许多

我是半路回来的,虽然有点不好开口,但我的确是做了逃兵。

我的性格比较内敛并且恋家,当初家里说送我出国时,也没好反对,想着可以通过这次机会磨练一下自己的性格,提升一下自己能力。后来才发现,有些方面并不会那么好改变的。

不仅家里的压力很大,我自己的压力也很大,因为我既要考虑学习也要考虑父母的处境,说话要小心翼翼,学习要仔仔细细,不能够有一点闪失,出了问题就觉得对不起父母,久而久之也有点神经过敏。

另外,在国内我有许多的朋友,但是出国以后我和她们的联系变得很少,她们过生日,我在国外,她们出去玩,我在国外,参与不到一起,渐渐地也就觉得和她们不再是同一个水平线的人了。

本来父母的身体也不太好,去年又变得严重了些,当我知道他们为了攒下一年的学费而减少用药时,我就再也坐不住了,再这样下去,不仅仅是我,连家里都要垮掉。

所以,我回来了。


留学

不仅是一个人的事,更是对一家人考验


看了上面六位同学的发言,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感悟呢。

的确,留学不仅仅可以让孩子意识和思维上有所转变,接触和掌握更先进前沿的信息,结实更优秀的伙伴,最重要的是可以尽早培养出孩子独立自主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为以后面对社会上的风风雨雨做充足的准备。

然而留学并不是成功的唯一方式,不是拼死一战,只有破釜沉舟断绝后路才可以生存下来。留学前一定要考虑好孩子以及家庭的承受能力,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承受住留学的压力,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能力面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家境优渥也禁不起坐吃山空,家境普通的更要考虑好孩子的能力、性格、与学校的匹配度以及家庭经济底线,不要因为追求名声或者一时头热就轻易决定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