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朋友圈问了一圈,发现五星好评的打工体验往往都具备了以下几点:与共事的人交朋友,在工作中学到新东西、感受到自己做的事有价值...当然,如果钱能再多一点点就更是锦上添花啦!
留学打工人都在折腾些什么?如何靠打工实现零花钱自由?我们能从打工中体验到什么?我们邀请到了三位留学生来聊一聊他们的打工经历和感受。
👷👷🔨👷♀️👷♀️
01
“做沙拉是一项令人身心舒畅的运动”
美国康奈尔大学大四在读,信息科学专业
我在康村的打工经历比较丰富,曾给两门课当过助教,也在食堂的Salad Bar里做过沙拉。食堂因为疫情难招人,学生不愿意来这儿工作。我感觉自己皮糙肉厚,想着能帮一点是一点,于是放下助教的活,跑去给食堂打工了。
疫情期间,我大康村重新设计了食堂的整体运作,取消了原先的自助餐,改为领餐模式。学校食堂目前分三块区域:Salad Bar(沙拉吧)、Main Station(主食区)和Beverage Station(饮料区),所有食物一份一份装在盒子里发放给学生。介于本人吃得比较健康,我便自告奋勇当了Salad Bar的分餐小妹。
我一般在午餐这个时间段上班,劳动强度中等,每周打工八小时。做沙拉不费脑所以不太吃力,偶尔需要搬一些食材,权当是运动了。工作中如果出现特别重的东西需要我搬,也是会有好心人跑过来给我搭把手的~
我的Boss是一位富有亲和力、充满活力的女人。工作第一天,在不知道她是我Boss的情况下,我跟她聊了半小时的化妆品。后来混熟了,她给我看15岁儿子的照片,金发碧眼非常帅,坦白讲是我高中时期会喜欢的类型。结果她听完很高兴,不仅把她儿子ins分享给我,还跟我眨眨眼说:“再等三年就可以了😉hhh”
食堂大伯阿姨们跟我关系非常铁,经常找我唠嗑聊人生;厨师叔叔也会偷个懒遛过来打个趣;有位非常帅气的阿姨每次做完小甜点都会给我留一份,还时不时逗我一下…记忆中的Salad Bar永远充满着欢声笑语。
有一次周五我们食堂做了Shrimp Nacho(炸玉米片+虾),因为太好吃了,每次都被学生一抢而空。我特别想尝尝味道,但估计走到食堂就没有我的份了QAQ,结果那天厨师叔叔特意给我留了一大碗放在保温柜里(大概是普通学生拿的四倍量吧😎),告诉我不要担心~
食堂阿姨告诉我:“You truly vibe with us. We love you.”听完后我很开心,感觉自己不论工作还是人品都被认可了。我在异国他乡留学,很少有父母这一辈的人陪伴在身边,感谢Salad Bar的员工给了我家人般的温暖。
唯一不太开心的是,有次Main Station需要人手,我跑过去帮忙。当时要做汉堡,而我是鱼素者(不吃肉蛋,可以吃鱼类和海鲜的素食主义者),所以闻着肉饼的味道感到非常难受,之后上法语课整个人也是昏昏沉沉的。
总之呢,在食堂打工的这段经历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让我对食品安全、客户心理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多任务处理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了。康村食堂的打工时薪大概在12.75美刀,赚来的钱现在安静地躺在我的卡里,估计会拿来给家人买礼物吧。
大学四年总归要体验一回打工的,毕竟是不可替代的留学体验嘛~想要了解渠道的话,首先看你想做什么方向的事情,然后可以关注一下学校的邮件、Facebook Page、海报和公告栏,或者问一问学长学姐的经验、有没有开放的岗位、能不能内推之类的。
02
“不会开挖掘机也能当好黄金矿工~”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大三在读,矿石&采矿工程专业
我在多大读的是矿石和采矿工程专业,该专业要求我在毕业前积累600个小时的实习时间(这导致不少学生都选择了Gap一年来完成专业要求)。大二结束后我原本是想找一份短暂的暑期实习的,然而却意外地收到了加拿大某金矿公司发的16个月的Coop Offer(学校专业对口的带薪实习),于是就顺理成章地Gap一年去当了见习工程师啦~
当时我在加拿大一家规模中等偏上的金矿公司任职,工作内容以地下开采为主。我是我们部门唯一一个实习生,每天与矿上两三百人一同作业。我的同事基本都是采矿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和地质学出身的。
实习前半年主要做的是地下测绘和通风检测,每天都要下矿采集数据。后半年开始在工程部做开采设计和制图,同时负责一些基础设施,比如电路管道和排水管道的设计。开采设计包括规划要开采的矿块、钻孔、爆破和回填。制图主要用采矿业的CAD,此外还要做一些岩土力学的数据分析来改进设计方案。
由于这份实习的特殊性,我经常会下到一千多米的地底深处去干活(这么深的地底竟然还有Wi-Fi信号,想不到吧),这种体验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的。一想到每周公司能产出那么多黄金,自己设计的矿块有时能产生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金的利润,我就觉得好自豪啊💃
全职实习还是挺忙的,每天打工12个小时,从早上5点到岗,一直干到下午5点下班。不过金矿公司的时间安排和别的公司还真不太一样,每次连续工作7天后,我就能躺平休息7天,相当于间歇性地放一段小长假。
后来我干完16个月的实习回到学校上大三,结果碰上疫情学校课程全部转网课,于是我又回到了这个公司做兼职,目前一周工作1-2天,也是每次12个小时,周末打工成了我网课期间的娱乐消遣。
这份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帮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专业,坚定了我为这个行业添砖加瓦的决心。全职实习对我未来在加拿大找工作也很有帮助,让我对临近毕业的秋招变得更有信心了。它还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帮助我从学生思维过渡到社会人思维,毕竟工作环境相对学校的人际关系还是会复杂一些的。
我陆陆续续当了两年的见习工程师,直到现在这份兼职依然能带给我惊喜。(老实说,比起学习我更喜欢在金矿公司搬砖hhh)一方面,它很有挑战性,我不仅能学到新知识,也能从共事的前辈身上累积不少经验。另一方面,它给钱也很到位,时薪30多加币,我实习一年下来挣的钱加上奖学金付掉了大半年的学费。我的目标是30岁之前退休,所以攒下来的钱基本都拿来理财存退休金了!
如果你准备在加拿大留学,我强烈安利你半工半读。挣钱真的很爽,国外最低工资和劳动保障制度都很完善,想挣零花钱的话一点都不难。找实习可以多多留意目标公司的官网,在LinkedIn上多和校友Social,也可以在Indeed这类求职网站上海投。
03
“玩自己的嘻哈品牌,GÀNG就对了”
加拿大安省某大学大二在读,传媒、电影&媒体研究双专业
给自己打工算不算?两年前申请大学期间,我和朋友忙里偷闲搞了一个传播嘻哈音乐文化的公众号。起初建号是因为我们喜欢Hiphop,想写点自己愿意看的内容。后来收获了一些朋友的喜爱和认可,便决定把这个账号发展成一个自媒体品牌。
嘻哈这两年在国内风头很大。由于大家对它的认识仅仅来源于综艺,误解和争议也随之产生。一个新的音乐/文化在陌生的环境落地,有误解也是很正常的事,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大家的认知,同时为真正有想法的音乐人提供一个发光发热的平台。
比方说去年夏天B站综艺《说唱新世代》很火,我们前段时间就采访到了学习委员施鑫文月和退堂鼓专家夏之禹老师,他们都是个人风格很强的音乐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我们的公众号「嘻望HIPHOPE」看看。)
记得有一次,我采访了一位我非常欣赏的音乐人。我特别容易紧张,事先做了很多安抚情绪的准备工作。访谈前半段讲的蛮好的,然后嘉宾忽然说他有点紧张,我脑子里那根“佯装淡定的”弦一下子就崩了,搞得我也紧张了起来。后来正经的采访整段垮掉,变成了“两个容易紧张的人互相安慰彼此不要紧张的”奇怪对话。
我的合作伙伴石头刚从研究生毕业,是个非常有想法的音乐人。我俩负责一个自媒体品牌需要做的所有的事:内容更新、渠道运营、商务接洽…创业毕竟是为自己打工嘛,所以我规定自己除了每周日强制休息一天,其余时间不是学习就是工作,人在哪儿电脑就在哪儿。
每周在创业上的时间投入像是无底洞,哪怕不是在处理具体的事务,我也会和合伙人一起讨论思考怎样把这个品牌做得更好。我也有在尽可能地兼顾好学业、创业和身体健康这三方面,毕竟我很喜欢自己的专业,每逢Final任务重的时候,我都会提前完成另一边的内容,全身心投入学习。
留学生边读书边创业是蛮苦蛮累的,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平衡,但既然是自己热爱的方向,规划好了长远的愿景(我们的目标是2023年成为中国第一的线上嘻哈杂志),不吃点苦怎么说得过去?天上又不会掉馅饼。我也想靠兴趣挣钱😢,赚钱肯定是快乐的😢,等什么时候不用往里面投钱,我再来分享自己的搞钱经验吧哈哈哈哈。
创业对我来说,除了锻炼专业相关技能,也教会了我换位思考的能力。以前单纯当学生,大部分事情都是以“我”为中心来思考的,实际工作之后呢,你要为团队考虑、为读者考虑、为合作伙伴考虑。除了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我也在不断学习怎么样顾全好大局。(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大局观吧哈哈哈!)
创业唯一的缺点是,运营自媒体品牌消耗了我一部分原本可以用来享受生活体验城市的机会,因为我大部分空闲时间都拿来工作了…
我非常推荐你在留学期间做些挑战性的尝试。打工人和学生的状态差别还是蛮大的,如果能去到一个好的环境,与优秀的前辈同事一同工作,那你的收获很可能是翻倍的。在你迅速成长的同时,好的打工经历能帮助你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加坚定未来的职业走向。
👷👷🔨👷♀️👷♀️
就像三位同学说的,留学生打工不只是拿时间换钱、调剂快节奏的学习生活,更多是去从学生的角色走出来,接触一个更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尝试一些新鲜的挑战,认识一群印象深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