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第一次考虑美国留学的时候,映入脑海的可能首先是常春藤名校,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MIT、斯坦福、同时也会想到,自己能够申请到什么级别的学校呢?在刚刚接触留学的时候,对学校“级别”最直观的分辨方式,就是找个排名来看看了。


然而,真正到规划自己留学的时候,完全跟着排名走,很可能会被带偏,选错了学校,造成申请策略的重大失误,就悔之晚矣了。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理清美国大学的分类,以及不同分类下的学校所对应的排名到底是怎么回事。


01 美国大学的分类

 
最粗略的分法就是公立和私立了。这是美国高等教育跟国内差异很大的一个地方。美国的公立大学,跟国内的公立大学,教育经费的来源也是不同的。美国公立大学的经费很少直接由联邦政府资助,而是以本州纳税人的资助为主。
 
为了保证教育资源的公平性,美国每个州都至少要资助一个公立大学的体系。也有例外情况,比如加州,同时资助3套公立大学系统,分别是:

1. 国内知名度最高的加州大学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一共包含10个校园,其中9个校园都接受本科生,闻名遐迩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就属于这个体系;

2. 知名度次之的加州州立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系统,一共有23个校园;因为UC系统名校辈出,过于引人注目,国内很多学生都不会关注到CSU系统的学校;相比之下,其它州的州立大学系统,比如宾州州立大学PSU,在国内的知名度要高很多;

3. 规模达到112所之多的加州社区学院体系California Community Colleges System;这是有些中介机构推崇备至的从社区学院转学到UC的“捷径”。
 
公立大学因为经费来源的限制,需要在招生时优先保障本州生源的受教育权利,在招生政策上有所倾斜(这也是为什么从各州的社区学院转学到本州的公立大学,可行性很高的原因之一),同时在学费上也有所照顾。外州学生以及国际生的学费可能是本州学生的2-3倍之多。
 
私立大学的教育经费来源并非是单独的某个“私人”,而往往是学校成立之初的某个教育慈善家所成立的专项基金会,会有专门的负责人持续打理,以维护对学校的长期资助。比如像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同时也有些以教会资助为主的私立大学,比如佩珀代因大学、南卫理公会大学等。
 
私立大学在招生方面,不会对学校所在地区的学生有任何额外的照顾。学费上,也是对所有学生都是同样的,无论是本土学生还是国际生。
 
虽然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都会接受校友的捐赠,但总体上,私立大学对校友捐赠的依赖程度会更高。也因为私立学校不需要对本州学生额外偏袒,在对国际生的奖学金发放方面,也往往比公立大学要慷慨很多。在私立大学的本科申请中,获得总额达到10万甚至以上额度的奖学金,是常有的。
 
私立大学因为教育经费相对更加充裕,在教育体系上也更加有自由度,平均程度上,可以达到比公立大学更高的教育水平。大家所熟知的8所常春藤学校,都是私立大学。在排名TOP30的综合性大学里,也是以私立占大多数。
 

02 美国名目繁多的“大学”和“学院”

 
按照教育体制,同时结合权威排名机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俗称US News的分类方式,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可以划分成4个类别:综合性大学(俗称大U),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简称LAC),上文提到的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s,以及专攻某些专业领域的特色学校(比如茱莉亚音乐学院Juilliard School)。

这些学校的分类要从学校的具体培养方式和教育理念上来区分,并不能够通过学校的名字来简单做划分。大U和LAC这两类学校有独立的排名,也是留学申请的最主要目标。

★ 综合性大学(大U)

综合性大学比较容易理解,跟国内大学的概念比较相近。大U不仅设置学科齐全的本科生专业,同时也提供不少学科的硕士及博士教育,有研究生院,也重视科研。大家耳熟能详的8所藤校都属于综合性大学。

但是,在中文翻译上,并不是所有的大U都被冠以“大学”的称谓。比如藤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学院、美国公立大学鼻祖级别的学校威廉玛丽学院、理工名校麻省理工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等等。

★ 文理学院(LAC)

文理学院LAC其实与大U几乎是同时接受中国的留学生,梁实秋、闻一多、冰心、宋美龄等名人都入读过美国的LAC。但迄今为止,LAC在国内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还是比不上大U。这类学校非常注重本科阶段的教育,很少或甚至完全不开设研究生教育,其本科专业也有过半是基础性的文理学科。而且,LAC以私立为主,很少公立,学校规模一般也比较小,通常在2000-4000人之间。
 
与大U类似,是不是文理学院,也千万不能简单通过学校名称来判定,比如像华盛顿州立大学、维思大学、里士满大学,虽然都以“大学”命名,但是都归类于文理学院,提供LAC风格的教育。
 
文理学院培养出不少名人,美国前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以及中国的冰心、宋美龄都是韦尔斯利学院的校友;梅兰芳曾经就读于波莫纳学院;梁启超之子梁思礼是卡尔顿学院的校友;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是从西方学院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的;歌手王力宏在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及威廉姆斯学院的录取中,选择入读了威廉姆斯学院;梁实秋和闻一多都是科罗拉多学院的校友等等,不胜枚举。
 
如前所述,因为美国大学对国际生的奖学金发放上,私立学校更有优势,因此选择入读文理学院的学生,往往比读大U有更多的奖学金机会,且拿到的奖学金额度也比较高,经常达到10万美元之多。

★ 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s)

社区学院只提供2年制的本科教育(都是大一大二的基础课程,无法提供大学高阶课程),但又不能等同于国内的专科学校来看待,因为社区学院在大一大二年级所修读的学分,是可以对等转换到4年制的大U或LAC中的。如前所述,对于很多公立大U,在转学录取的政策上,会对本州社区学院的生源有所倾斜。
 
社区学院的学费普遍很低廉,而且绝大部分采用开放录取open admissions的招生策略,即入学门槛很低,或不设置门槛。在完成2年的大学基础课程后,可以获得副学士学位associate degrees,对于计划转学到4年制大学的学生来说,也有可能放弃这个学位,只要转学成功,还是会在转入的4年制大学中,获得无差别的学士学位。
 
除了大一大二的转学课程外,社区学院一般还提供职业培训课程、进修式终身学习课程等,结合当地政府、工商业及小团队在一起,提供普通民众受教育的机会。美国的退伍军人一般也会选择学费低廉的社区学院来修读一些职业课程。
 
考虑社区学院的生源质量,学习氛围及学校的贫瘠教育资源,除非特殊情况,并不建议考虑先社区学院后转学的留学策略。相比之下,倒不如先正常入读一所国内大学,从国内大学申请转学到美国读本科,从受教育的程度来说,反而会更有利。

★ 专攻某领域的学校

专攻某领域的学校,因为所开设的专业过窄,并不参与大学排名,但并不等同于这类学校就不好。实际上恰恰相反,对于专业目标非常明确的学生,入读这样的学校,反而有可能比藤校更合适。
 
比如,专攻艺术的茱莉亚音乐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专注于商科专业的百森商学院;囊括各工程领域的罗斯-豪曼理工学院;专攻造船及海洋工程的韦伯学院等。

★ 小众学校

除了上述几种,还有些很小众的学校,并不隶属于上述任何一个种类,独树一帜,不参与任何大学排名。比如近几年逐渐为人所知的深泉学院,是一所2年制的私立文理教育风格的男生为主的学校,学生总数不到30人,是美国现存规模最小的几所学校之一。虽然在深泉毕业后,也会获得社区学院所颁发的副学士学位,但是其整体教育风格,跟社区学院有着巨大的差异,录取门槛也很高,绝对不能等同于社区学院。

★ “学院”的其它使用场景

有关“学院”的用法,除了上面提到的学校分类外,也见于其它使用场景,最常用的是大U里的学术学院,比如康奈尔大学的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
 
在大U中,有时候也会把本科生院以学院college命名,比如哈佛大学的Harvard College及耶鲁大学的Yale College等,都是指该所综合性大学中提供本科生教育的机构,并不是单独的一所文理学院。申请这些学校的本科录取,都是入读到这些学院里面。
 
还有些学校,效仿英国牛剑的住宿学院residential colleges制(有点类似于《哈利波特》中的住宿学院的感觉,在同一个住宿学院里的学生有特定的住宿场所,还可能有单独的食堂及休闲场所),用college来为每个住宿学院命名,比如耶鲁大学、莱斯大学、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等,都设置住宿学院。 


03 公私立大U及LAC在教育上的差异

 
了解完不同风格的大学,绝大部分学生的申请目标还是在公私立大U及LAC之间。首先,大U及LAC是分开排名的,想要靠排名来对这两种风格的学校做个对比,是不现实的。再者,同样是大U,公立私立也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虽然放在同一个排名下,却不能简单用排名来评论学校的高低优劣以及申请难度。
 
比如,常年排名在TOP30以外(在最近一年的US News排名中,才终于勉强进入TOP30行列)的佐治亚理工学院,国际生的申请难度是完全可以等同于TOP25,甚至可以比得上TOP20级别的大U的。排在TOP50的理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也比排在30多的几所学校录取率都要低。
 
在参考排名之前,还是建议先整体对比下这几类学校在教育风格上的差异:

• 公立大U的学生数量都很庞大,一般至少在2万人的规模,百人的大课是很常见的,尤其在大一大二的低年级,同时,也会有一些在读的研究生替代教授来上课。因为学生数量多,开设专业也齐全,可以用包括万象来形容。各种学生组织社团,以及各专业细分领域的研究,都能找到施展的平台和机会。
 
• 文理学院的师生比总体上在1:10以下,以小班教学为主。绝大部分课程由教授亲自授课,很少有高年级学生等助教代课的情况。鼓励探索,重视写作能力及课堂讨论,学术自由度和灵活性往往更大。虽然极少开设研究生课程,但会在本科生的教育过程中,投入研究资源,以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 私立大U的学生规模,一般介于公立和LAC之间,在4000-15000左右的范围。虽然学生人数多,但顶级私立名校也有可能达到比LAC更低的本科教育的师生比。因为学校规模更大,所开设的课程种类比LAC更齐全,选课自由度也比较有保障。但私立顶校的申请难度比最强的公立大U(比如素有公立常春藤之称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等)往往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