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联合国,也就是模联,是一个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学生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扮演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真实模拟联合国会议的形式,针对选定话题,根据自己代表国家的立场,和其他国家代表进行沟通协商,最终达成一致。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试图用他们国家的政策和观点,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作为最早被中国留学家庭青睐的课外活动,模联经历了急速的成长,逐步成为了活动列表中最常见的项目之一。但虽然模联似乎是中国学生课外活动的“标配”,其实留学家庭们对它还有一些误解,让大家在是否要参加模联上犹豫不决。


 误区一 

模联的实质是辩论


关于模联的第一个误区,是模联实质是辩论。因为在模拟联合国中,学生们会进行激烈地辩论。他们站在自己代表国家的立场上,针对某一个政策和事务与其他国家代表毫不相让地进行讨论和沟通。但其实模联和辩论有本质的不同。




这两者最重要的区别是,辩论的目的是说服对方辩友或是裁判,而模联的目标是达成一致,通过不断地沟通和谈判,互相协调共同利益,最终形成一个所有国家都能接受的方案。也因此,模联更需要参与者有换位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力。


 误区二 

理科生不适合参加模联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模联的主题主要是一些全球性事务,例如全球的性别平等,或是难民安置问题,再加上在活动中需要对国际政策的了解和对国际政治的熟悉,因此模联被很多人定义为更适合文科生的活动。


但是模联并不是只适合文科生的活动。首先,在美国大学招生官更青睐文理兼修的申请者的当下,理科申请者们也可以参加模联活动,体现自己的人文素养,而不是做一个只会埋头做解题计算的偏科生。其次,参加模联可以体现理科生们的沟通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领导力,这些都是在科研论文和竞赛中较难体现的能力。另一方面,模联的话题其实多种多样,不但有常见的文科话题,也有关注于人类健康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理科话题,适合理科生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一展自己的知识储备。




 误区三 

为了大学申请参加模联


如前文所说,参加模联可以体现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领导力,知识储备等等一系列美国大学看重的素质。所以很多同学往往抱着“别人有我也要有”和“重在参与“的心态,报名参加模联,试图在自己的活动列表中,潦草地写下和大家一样的一笔。


但是,这样为了大学申请而参加活动的行为,是没办法瞒过招生官们的火眼金睛的。作为每年都要评阅数百份乃至数千份申请材料的招生官,是很容易判断出,你是否只是为了在活动列表中增加一行,而不是真正出于热爱去做某一个活动,这样的活动经历也并不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为有70多年历史,并且已经风靡全世界的学生课外活动,模拟联合国不但让年轻人们能够熟悉联合国的运作方式,了解不同国家的立场和国家利益,更能培养他们世界公民的意识,让他们能更有责任感和全局视角地面对当下世界正在发生的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