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田心 编丨Travis


《达·芬奇密码》的作者、著名作家 丹·布朗又一次回到了他的母校—— 菲利普斯·埃克塞特中学,为年轻一代的学弟学妹们上一堂文学大课。


这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美国私立高中,每周二、五有一次全校集会,集会主要是请一些校外专家来做讲座:


获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新晋创业明星来过,


一度竞选美国总统的华裔候选人杨安泽也来过,


但来的最多的是作家和诗人。


菲利普斯·埃克塞特中学,在国内通常被认为是一所“理科学校”,因为她几乎每年都给国际数学奥赛美国国家队贡献主力队员,并屡屡抱回金牌。


实际上,她是一所“文科”学校,她对人文学科的重视和声誉远超“理科”。



菲利普斯·埃克塞特


本文将主要讨论 私立美高的人文学科学习,可以说人文学科是强度和难度最大的课程,这不仅针对中国小留学生而言,对美国学生同样如此。


其中,最着重培养的是 “阅读”“写作”


阅读培养了一个人的“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而写作则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Intellectual)最基本的标配,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与文字相伴还是科学研究。


“强制的”的“语文”课程设置


以一所新英格兰地区的私立美高为例,来看她的“语文(英语)”的课程设置。


美高一般共4年,一年分3个学期。9年级入学的,毕业时必须修满11个学期的英语(即只有一个学期可不修),同时在12年级要修满两门500以上标号的英语课。


在这所美高里,课程以100开始标记难度,标号越大,课程越难。


如9年级课程是100起步(美高没有中国的“班”的概念,9年级的一个孩子可能修300的英语、100的数学。每人根据各自程度,每门课都可能在不同班里)。


对比一下会更直观,对数学的要求是修满9个学期、且修到300以上就可毕业了。如能直接考试通过300的数学课,也可免修数学或直修更高级的数学,免修是允许你把精力用在更热爱的科目上。


但是英语则不能通过考试免修,当然,如果提前修过了500的课,可继续往上修,直至900的课。对“语文”的强制修满和偏重由此可见一斑。



一份高中生真实的阅读书单


也许英语不允许通过考试来免修,和“语文”这个学科很难通过一张考卷来量化水平有关吧,但更可能和美高学习语文的方法有关。


简言之,美高的语文学习,就是两大重器:“阅读”和“写作”。而阅读和写作必然是个润物无声、水滴石穿的过程,不可能速成,也很难通过一场考试和一张考卷来搞定。


美高的阅读,先说点共性的东西。


1. 无统编教材;


2. 读整本的原著,鲜有只读节选的篇章。即使是短篇小说,也是读该作家的短篇小说集,不会只读某个选定的单篇;


3. 最奇特的是,读什么书完全取决于任课老师。即每个老师指定的书都可能不同,还常带一些个人偏好。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学生很多习惯于在假期里超前学习,但在这所美高,这招有点不灵了,因为很难预测下学期会碰到哪个老师,更不知道他会指定读哪几本书。


是不是也有点担心,如果每个老师指定的书不同,学生们最后的阅读水平会参差不齐呢?这种 担心大可不必。


首先, 英语部会对每个年级的阅读水准有一个总体教学要求。围绕总要求,就是各个任课老师自由发挥了。


况且,万变不离其宗,无论跟随哪个老师的阅读书单,学生都会读到人类文明史上最精华的瑰宝。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热爱阅读的孩子,如果不是仅盘算着提前学以获得高分的话,那么在假期里尽情地、广泛地阅读吧!



还是以这所私立美高为例,来看一份典型的阅读书单(一些书目尚无中文译作,本文直接附上作者和图书的英文原名,并简单点评,帮助读者了解)。


这份包含了一个学生美高阶段主要阅读书目的书单,可让我们了解一所优秀中学里学生真实的阅读状况。


粗略分一下类:


1. 经典文学


莎士比亚:《麦克白》、《亨利四世》、《哈姆雷特》


狄更斯:《远大前程》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莎士比亚的作品,无疑是英语文学经典中的经典,是每个美高孩子都会读到的,只会篇目略有不同,取决于任课老师的选择。


像《安娜·卡列尼娜》,也许就与任课老师是一位女老师有关,不过托翁的这部鸿篇巨制学生们是全本读完的,不是节选某个章节。


在这所美高,一个晚上英语课的阅读量大约是50页。


2. 当代小说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Dora Lessing:《Passing》(美国黑人文学的代表作品)


Flannery O’Connor:《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短篇小说集,作者曾获欧•亨利短篇小说奖,是美南方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家)


Anthony Doerr:《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2015年普利策奖获奖作品,一部从孩子视角、动人心灵的二战故事)


Tim O’Brien:《The Things the Carry》和短篇小说集(著名的越战小说家)


Maxine Hong Kingston:The Woman Warrior(即华裔作者汤婷婷,作品曾获国家图书奖)


石黑一雄:《长日留痕》、《群山淡影》、《别让我走》及其文学评论和访谈文章(这位英籍日裔作家2017年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8年春季学期学校即开出了石黑一雄的作品课程)


3. 诗歌/戏剧类


Vijay Seshadri:诗集《Three Sections》(印度裔美当代诗人、普利策奖获得者)


Tyehimba Jess:诗集《Touchstone Anthology of Creative Nonfiction; Leadbelly》(普利策获奖诗人,曾到访该校和孩子们共话诗作)


Charlotte Jones:戏剧《Humble Boy》(新生代英国女戏剧家,一部向莎翁致敬的作品,主题和情节深得哈姆雷特的精髓,充满了英式幽默。学生们在11年级的一个学期同时学习哈姆雷特和这部作品,并且自编自演了两部戏剧)


4. 随笔/文学批评类


Joan Didion,James Baldwin,Amy Tan和Russell James的各人的《随笔集》


(Didion在美国当代文学中地位显赫,是新新闻主义、女权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但她广为中国大众所知却是其以80高龄成为Céline品牌的代言人;


Baldwin,当代美国黑人文学代表作家;


Amy Tan,即中国读者熟悉的华裔作家谭恩美,《喜福会》的作者;Russell,80后新锐作家,麦克阿瑟奖得主。)


Brando Skyhorse:Take This Man :Memoir (2014年亚马逊最佳畅销书,年度非虚构类最佳作品)


石黑一雄:文学评论和获诺奖后媒体对其的采访集


文学杂志若干


不知道国内读者对以上书目了解多少,这份书单从时空的纵深、题材的多样、作家的代表性都有相当的深度。


而这就是一个私立美高学生真实而寻常的阅读,从中或许也可看出国内中学生在选取阅读英文作品上,与真实的美高学生在阅读上还存在蛮大的不同步。


“Show not Tell”与写作的进阶


美高的“语文”课,很少有国内那种发一张卷子的“知识点”考试。


不是说不需要了解文学常识,而是 文学常识都是伴随在阅读中习得的。亦如读一个作家的作品,就是读全书、读作品集,而不是节选的章节,唯有这样才能对作家的作品有更全面、透彻的理解。


那么“语文”课究竟怎样考试呢?简言之,就是 课堂讨论和写作。讨论无所谓“对错”,在于阅读之后贡献出你的思想。另外一个重要的考查方式就是写作。



重点讲讲写作。美高每学期大约是10周,每学期大约会写3-4篇文章。


写作会与本学期的阅读有关,但不是指读后感,更多的是 从文学作品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比如,上面书单中专门列出随笔一类,因为随笔是英文写作的一个重要门类,学生们会在一段时间内,大量阅读各种随笔,之后自己创作。


不甚准确地可以将美高学生的写作进阶路径这样来看:


低年级从Narrative (类似记叙文)起步,


之后学习写随笔、分析类文章(类似议论文)、文学评论,


中间穿插学习诗歌写作,既有古典的14行诗,也有年轻人喜欢的说唱饶舌,


12年级时则可根据各人的兴趣,归入不同的写作小组,进行不同门类的“创作性写作”,比如选修儿童文学,可能就会一个作家的眼光来再读一次《哈利·波特》,然后创作一篇自己的《哈利·波特》。



重点谈一谈Narrative(叙事),可以说是美高学生最着重训练的一项写作,尤其在低年级的9、10年级,学生们反复写的就是Narrative。


写好Narrative的一个关键就是 “Show not Tell”(展示而不要说),这对来美高读书的国内学生来说尤其挑战。国内长期的作文训练,使得大家习惯于主题先行,然后范文模版助攻,内容空心化,缺少实实在在的细节。


Narrative的核心就是让细节自己呈现,不允许把主题“说”出来。比如,小留学生写初来时的“孤独”,如果打电话向妈妈哭诉孤独,就是失败的Narrative。


需要做的是,通过周遭氛围的描写、动作、对话来传递给读者你的孤独,比如你端着饭盘,惶恐地在学校食堂来回彷徨,却找不到一个座位可以坐下,因为你谁也不认识……


“Show not Tell”, 不仅是对中学生写作最重要的训练,也是英文写作一个极端重要的理念,简言之,就是一个讲述好故事的能力。



顺便说一句,基本所有大学的申请文书都是Narrative,你如何用申请文书Narrative来展示自己,让大学以此来确定你就是她们要找的那个人,但是你却不能“告诉”她们!


你不能“告诉(Tell)”她们“我是一个聪明的人”,你要“展示(Show)”!


1993年丹·布朗选择回到他的母校菲利普斯·艾克斯特担任中学英语老师,其时的他大学毕业后还未能在艺术界脱颖而出。


在一所好的美高,许多英语老师,他们本身就是作家、诗人。


虽然,在美高“语文”没有标准化的考试,每个老师指定的阅读的书目也各异,但是学生们跟随着一群良师,通过阅读与写作,学会欣赏、领悟、共情与思辨,去了悟人类的广阔心灵和穿越时空的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