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我从上海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本科毕业,通过Boston College Master of Accounting项目来到美国。
在过去四年间,先后经历了美国秋季校招的失利、H1b工作签证抽签的惊险、审计忙季的毒打和财务咨询的日常内卷。
在自己technical和soft skills也达到了一定的成熟度后,在2021年求职市场火热的大背景下,我意识到这是一个跳槽去投行的绝佳时机。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和你聊聊,从社招身份跳槽去投行,你需要怎么做,如何做。
Step 1
了解美国投行(IB)基本情况
作为门外汉,我需要了解除了大家都能叫得上名字的投行外,还有哪些是圈内人才知道的公司,哪些投行在波士顿当地设有office(因为个人原因,我需要长期住在波士顿),哪些是会视Boston College为target school,并接受会计工作背景的。
所以大致有以下四类:
*以下投行工作指的都是“投行部IBD”
1、Bulge Bracket (BB)
也就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大型投行。很可惜他们在波士顿都没有IBD office,同时根据我在LinkedIn上观察和逛论坛了解下来,这些Bulge brackets一般不会直接招会计师事务所背景的candidate,或许我将来可以再考虑,但不在我目前的考虑范围内。
△图片源www.mergersandinquisitions.com
2、Elite Boutique (EB)
金融圈外的名气不如第一类响,但是圈内更有威望的精品投行,有Evercore, Centerview Partners, Greenhill, Lazard, Qatalyst, PJT Partners等。
员工人数比第一类BB少很多,基本只做兼并收购。因为招的人少,因此更难进,收入也更高。
这类投行也不在我目前能力所及的考虑范围。比如下图Evercore的员工学历分布,很清楚的展示了Boston College这样的投行semi-target school,是并没有什么机会的。
3、Middle Market (MM)
所谓的middle market,是指那些提供的服务和BB一样很全面,在美国甚至世界主要城市都有office,员工收入和BB同一级别的中型投行。
与前两类BB和EB不同的是,deal size会小一些(主要集中在$100 – $500 million),每周工作时间略少一些,以后的exit opportunity和BB相比也差不多,主要集中在私募,对冲基金,企业战略发展部。
因为没有顶级投行的光环,招聘激烈程度会低一些。下面这张图概括了美国本土比较有名的中型投行。另外,这类投行不少都在波士顿设有office,所以我自然就把目标定位在了中型投行。
△图片来自www.mergersandinquisitions.com
4、Regional Boutique (RB)
当地小投行,deal size更小(<$200 million),一般不超过50人,并且收入比前三类会低20%-30%。因为收入相对较低,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
Step 2
了解进投行的途径
在美国,进投行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 通过社招,成为Senior analyst/Associate
其中,方式1和方式2相对容易,也是招人最多的途径。方式3可行,社招的candidate的背景基本都是1-5年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Advisory)经验,且已经CPA持证。在财务咨询的众多细分组别中,与投行日常工作最接近的是“交易咨询”(Transaction advisory services/Financial due diligence,不同事务所称呼不同);其次是“估值咨询”(Valuation services/financial modelling)。前者有作为买方/卖方咨询撮合交易的相关经验,后者有金融建模的经验,这两者都是投行日常需要的。我也纠结过是否要读MBA,但是结合我目前的状况,两年MBA学费+损失两年全职收入的机会成本,时间和财务成本过高,再加上今年就业市场的火热景象,我决定通过社招搏一搏应该是收益最高的途径。在决定了我要通过社招进一个中型投行后,这是我接下来做的事:所谓的”Bankify”就是将你过往工作和实习经历尽量往投行的日常工作靠拢,着重描述资本市场相关的经验,将简历“金融化”和“去会计化”。同时形式上,投行描述工作经历的模版一般是先几句话笼统介绍工作内容和结果,接下来列出两三个过往交易项目,比如下图这样:△图片出自Youtuber “rareliquid”这是社招进投行最重要的一环,当你有简历了之后,可以开始cold email。首先建立一张Excel表格,列出一系列想去的投行;接下来用LinkedIn找人,首选找当地office的校友,在校友中首选associate或者VP,MD 也可以一试(我不找analyst是因为他们一般都是本科直接进投行,我年纪比他们大一两岁,有些尴尬),注意LinkedIn只是用来找人名。再通过论坛或者各种网络渠道找到这家投行邮箱格式。发邮件简明地自我介绍,表达对IB analyst/associate的兴趣,附上简历,问有没有兴趣电话聊15分钟。②一周之后没有回复的,我会发邮件follow up,因为有的时候他们没有回复真的只是因为太忙疏忽了。Follow up之后一周内依然没有回音的,可以果断找这家投行的下一个人继续cold email。这个过程我持续了三周,一天就发1封邮件,一共发了20封左右,收到过4个人回复,成功率25%,但这4个人的network足以帮助我最后拿到offer。3、Informal call/coffee chat因为疫情,大家都是打电话或者线上Zoom,反而让沟通成本更低了。愿意跟你通话的人里,有的人会主动介绍公司情况,主动问你问题,形式如同面试。有的人比较被动,需要我来carry conversation,需要我主动介绍自己为什么想进他们公司,pitch自己如何匹配他们的职位,列举他们最近的M&A, IPO交易记录以体现自己对公司的了解。如果informal call的效果还不错,你就会进入正式的面试流程。面试就是常规的go thru resume、behavioral questions,讲讲相关的deal experience,会计知识,金融知识,对某个行业的理解,估值建模对于有CPA和CFA背景的candidate来说并不难。演讲的时候可能会随时被面试者的问题打断,所以准备面试的时候要提前想好哪些点会被challenge,同时心理素质要过硬,保持自己的节奏。因为面试内容其实非常标准化,有一个网站讲得非常全面,强烈推荐,这也是我获得信息的最主要渠道:www.mergersandinquisitions.com(国内同学需要挂VPN才能登录。)对于社招,个人认为面试者很看重candidate为什么要在已经有工作经验的这个时间点加入投行,所以在面试中要体现你对金融/投行工作是真的有热情。A 疫情前华尔街Analyst的起薪一直是$85,000,但是随着货币贬值及其他行业工资标准提高,现在第一年Analyst基本工资薪来到了$100,000。投行的工资构成主要是基本工资+奖金。Analyst奖金一般是工资的50%-100%,之后级别越高奖金比例越高。Q BC MSA MSF听说就业服务很差,是真的吗?A BC当时对国际生的就业也确实不太上心(2017-2018,不了解现在如何)。但是BC的资源不在于学校提供的简历修改,模拟面试服务,这些都可以轻松的在网上自学。
BC最大的帮助在于不管大小金融机构,你都能找到大量校友,很多已经是很有话语权的MD, Partner级别,而且他们对BC本校的认同感很强,是真的愿意帮助你的。
不同于学校的career service,这个alumni network是伴随一生的。
A 我的理解是,如果你有特别好的背景,比如Ivy league本科/Tier 1 MBA,可以免去network直接网申,我相信你依然可以拿到面试。网申至少以我的背景条件(大陆本+BC master+3年事务所工作经验)基本不管用,network找校友才是效率最高的获得面试的途径。Q 如果公司没有正在公开招人,我还有必要network吗?
1、有的时候投行组里已经有招聘需求了,公司会倾向在公开招聘之前,先让内部同事推荐,这个时候如果你正好联系了校友,并且进面试了,面对的竞争就小很多。
2、即使公司没有招人需求,不妨先与校友建立并保持联系,在投行这种turnover rate很高的的工作环境中,不出三个月一定会有新的招聘需要的。届时你的校友也会优先考虑你。
不得不承认,我认识绝大部分已经在金融行业的人是不考这个证书的,而大部分考CFA的人都是行业外的人。
个人认为,CFA可以作为简历的加分项,告诉面试官你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让他看到一个行业外的人对break into Wall Street的决心。
CFA的覆盖面极广,涵盖了统计,经济,会计,企业金融,衍生品,固收,另类投资,投资组合管理等几个板块,现实中不管什么金融类的工作,最多可能只能接触到其中两三个板块的知识,因此有人会觉得没有必要学习那么多用不上的知识。
但是CFA确实是让一个门外汉系统学习金融知识的一剂大补汤。如果愿意牺牲娱乐时间坚持自学,是一定有帮助的。Q 我怎么知道这家投行是不是sponsor H1b工作签证?A 看一家公司是不是招国际生,最直接的方式是去公开H1b信息的网站:www.h1bdata.info查这家公司之前有没有file过H1b,H1b filing的职位是entry level的还是experienced hire。如果只有experienced hire,那说明这家公司可能办H1b transfer,但是不给抽签(不招F1身份)。
当然,历史统计不能代表个体样本,但有很大参考意义,可以增加找工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