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无“奖学金”读博士,人文社科类,有哪些补贴生活的机会?如何调整心态?
日期:2021-12-10
点击量:883
类型:
文章咨询
相较于美国博士基本上不需要自掏腰包去读,英国的奖学金概率很低。本人同届有10个博士,只有两个是奖学金的,了解如何补贴至关重要。图片来源:出现顺序为卡迪夫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官网奖学金部分
可能大家会好奇无奖读博,怎么还提奖学金这伤心事儿,事实上博士入学第一年仍然能够申请奖学金只是需要重新走一遍博士申请流程(准备奖学金材料即可)。英国的奖学金如上图依次是高校将学金和政府奖学金,政府奖学金则主要是ESRC(经济与社会研究委员会),这两种奖学金的共同特点就是对成绩、背景及文章要求极高,竞争激烈,大多面向本土或欧盟留学生,面向海外的机会极少(要仔细阅读申请条件)。每年情况不一定,这几年都有被取消的奖学金。我们的实际是2名入学时没申请上奖学金的同学,读博第一年再申请奖学金均失败。另一种则是CSC中国留基委的公派奖学金,面向第一年的博士生,学生学成后须回国服务两年,但存在的问题就是机会也非常少。没有奖学金的同学,最要考虑的可能就是项目Funding,这种主要来源是通过你的导师,如果你有很出色的科研能力,你有机会拿到导师联系提供的funding,这种概率小但很有含金量,能够帮助你专心研究。但是这就要求你的研究能力和方向必须与导师切合,科研素质极高,能够体现你的科研价值。如果你对导师当下研究的内容有用还是能拿到的。实践中,我的同学只有一个是拿到的,他虽然没有奖学金但是有研究项目funding的资助,也是足够的。作助教或讲习题课可以说是最常见的,基本工资每个学校不同,在10-20镑每小时这个区间里,时长的计算不仅包含上课时间也包含备课时间,第一允许你负责的科目很少,第二年往后就变多了。实际经历来讲第一学年每周能讲课1到2小时加备课时间,第二学年每周可以讲课2-4小时加备课时间,但是T4学生签证规定工作时长不超过20小时,一周如果讲课超过5小时加上备课时间可能会超出规定,另外也会影响到你博士阶段学习研究的根本任务,不建议讲太多课。此外,对于tutor和TA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比如要求参加的培训越来越多,讲课时会有人来听课记录,学生会提很多意见等,这些都很耗费个人精力,因此建议根据个人精力选择负责多少课。出于自己有限的精力第一年个人的收入在600镑左右,第二年在1500镑左右。很多同学可能会按最多的标准申请讲课,已知最多的同学能达到一年5000镑以上的收入。很多学校也都在逐渐下调Tutor/TA的工资,这两年很多学校都降低了2磅左右的薪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想要工作前一定要提前申请National Insurance Number,才可以正常工作获得收入。其他的校内岗主要是科研类和管理类,科研助理主要数据处理,管理类诸如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前台等,但总体来说都是僧多粥少,且工资普遍比tutor低2-3磅,在10磅左右。据我所知,同学中只有一名是负责学校媒体运营。其他像Lab(带着学生做实验)对于人文社科来讲几乎没有,Marking(批改学生作业,给学生考试打分评判)也少了,invigilation(监考)倾向于用当地的一些中老年女性(懂得都懂)。本地校外岗位诸如餐饮业,零售业多是喜欢能有大段时间空白的员工,对于学生来讲很难做到。而从事一些偏向华人的工作,比如中介,新媒体运营,华人餐厅,KTV等是有机会的,但时薪大都低于tutor。给中国留学生补课,指导论文,Proofreading,也是流行的补贴方式,但一定要选择正规注册机构,不要打法律擦边球。至于代写,私下换汇则是违法的。总的来说,补贴方式多种多样,都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根据个人精力能力一定程度补贴生活费与房租是有可能做到的,完全挣回来对普通人来说也是几乎做不到的。博士阶段还是建议以学术科研为主。无奖读博的心理压力是难以想象的,看到大学的同学有的京东,字节各种互联网大厂意气风发,有的新媒体,公关忙的不亦乐乎,有的跨境电商,家族生意,直播带货,赚的盆满钵满,当初室友考上研究生,也有收入。同时留学读研的研究生回国后也已小米,猎头,审计,各种银行,或者各种公务员,事业编。现在博士同学都很有钱有才,跟他们似乎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大家都有自己的事业或不用花家里的钱,亦或有稳定的生活,而自己却一言难尽。关于这个问题,事实上生活的烦恼都来自比较,对于你,写好文章就是你的事业,做好研究就是你稳定的生活。读到经济学博士肯定了解机会成本,理性人边际思考。生活花费,房租,即便在国内你也不一定能花更少,尤其在北上广深等城市,这些不是你要考虑的机会成本,唯一要考虑的机会成本就是高学费,而调节你高学费的投入产出就只有做好学术出成果。还有考虑读博毕业多久能赚回来,我还没有毕业没什么发言权,但据我了解,且不说博士非升即走的苛刻条件,就说各种国内高校看似很丰厚的安家费,各种待遇,通过各种方式,实际上落到手里的非常有限,没有办法。至于留在国外,且不说一心想要回祖国为祖国做贡献。事实上进入当地挺不错大学的人文社科博士年收入也在20000镑左右,学术压力更是非常大,竞争也会扩展到别的方面,学术同僚相处起来也不轻松。对于这个问题,只有一副对联送给读人文社科博士的人:升官发财,请往他处;急功好利,勿入斯门。这是改编的,后半句原来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留学读博对生命安全来说好像没有那么大的危机,但如果你想很快看到成果,想成为精英,对挣钱或当官有所渴望,其实有很多路径可以实现,不建议选择留学读人文社科博士。关于留学无奖读博花费、收入以及心态的调整,太多人都与自己利益相关有着不同的说法。我只是尽可能的陈述一些事实经验。当然我也承认,我的信息、理性、逻辑是有限的,希望我的微薄经验,能帮大家走出留学无奖人文社科博士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