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位面试我啊!


我早申请后的宁静生活被一封邮件打破了。


晚上八点,我正在读书,手机突然响了,拿起来一看,是一个不认识的人给我发的。打开一看:你好!我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友,你被邀请参加面试,我们是明天见面好呢还是后天见面好?我吓得赶紧给我中介发了微信,问没时间准备了该怎么办,他回复:不用紧张,照常回答就好,模拟一下就去吧。简单模拟后,我前往太古城的太平洋咖啡,和面试校友见面。


太平洋咖啡挤满了人,我四处张望,不知道哪个是面试官,当场就懵了:我该找谁面试啊?我开始一个个的审查,看哪个人长得比较像宾夕法尼亚毕业的精英。但是人太多了,一下看不过来。我站在咖啡馆门口,鼓起了勇气,准备大喊一声:哪一位准备面试我啊!




这时我的手机突然响了,我拿起来一看,他给我发了短信,说坐在角落,穿着 UPenn 的衣服,我定睛一看,果然,他坐在角落中,UPenn 的校徽超级小,仔细看才看的清楚。他样子不高,三四十岁的样子。


我赶紧走了过去,和他说:Hi! How are you doing? 他用中文回复我说:“你是想喝咖啡还是茶啊”。我一下就没那么紧张了,说到,我要咖啡,摩卡,热的。当我刚想说我自己去买的时候,他已经消失了,几分钟之后从柜台前面拿着咖啡回来了。我道谢完了便问道,这场面试用中文吗,他说,啊不,当然是英文面试,于是就开始了我长达一个小时的校友面试。





如何回答问题既能切中要害又不落俗套?


■ Q1 你的意向专业是什么?


我说到是英语文学。他马上问到:那你一定读过华裔作家的作品吧?请问你读过哪些华裔作家呢?能跟我说说他们的作品嘛?我于是举出了我读过的几位华裔作家,包括 Amy Tan这种上个世纪的经典,还有 Celestine Ng 这种文坛的新作家。他点了点头,说到,请跟我说说看,你对他们两个人作品的看法,这两个人都是我很喜欢的作家。


我于是讲了我读两个人作品的感受,讲了 Amy Tan 对于修辞手法的独特的应用,讲了 Celestine Ng 作品中意识流的使用,以及两个人在什么程度上对中国文化有着错误的理解。讲完之后,他点了点头,说到,你看上去确实像 English major。那你读过 Pearl Buck 的作品嘛?她是一位在中国长大的美国人,有着和你一样的两个国家文化的背景,于是我们开始聊起了赛珍珠的文学。




这场关于华裔作家的谈话持续了接近半个小时,他每一个问题都非常契合我申请中所表现出来的元素,比方说我的主文书写的就是作为一个双语写作者的经历。如果我是双语作家,那我自然而然地会去了解和我有类似经历的文坛大师。这个部分主要是为了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解,半点都马虎不得。


他问了不少类似的相关问题:中文和英文的写作差距在哪里?你选择用英文创作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在一群英语能力远超于你的同龄人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个问题都是我平常自己也思考过的,所以答的比较流畅,我觉得还是比较容易看出你是否对自己做出的选择有过思考,对自己选择的方向有着真挚的热爱。(如果回答与主文书和小文书重合也没有太大关系,校友很可能不会阅读,他如果问了就表明他想在这个方面有着更深入的了解)




所以,一定要对自己的专业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到了高三,如果你真的喜欢某个学科,那么至少应该能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讨论。比方说,你告诉我你喜欢哲学,但谈到柏拉图的时候一脸懵逼,这样一定会降低你的表现。到了这个时间点,应该将对一个学科的热爱发展为扎扎实实的学术兴趣了。


在面试之前可以再看一下对自己所选学科的 intro 的书,了解一下大概的发展。面试官不一定熟悉你所长的学科(我的面试官是沃顿商学院毕业的),但不代表着他不能问出需要你具备相关知识才能回答的问题。多多积累,最后一定会有一些用处的。(如果是 undecided,也要准备好自己的 academic focus 方面的资料和自己 undecided 的原因)




Q2 为什么你不去耶鲁或者哈佛?毕竟他们的人文学科更出名。


这个问题一下把我给问懵了。为什么不选择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的文学系?确实,这个问题合情合理:耶鲁大学与哈佛大学的文学系声名远扬,有着深厚的底蕴,宾夕法尼亚大学文学专业本来就不是它的强势学科。其实这个问题不过是一个更高级的 why major。除了和其他学校一样,有着丰富的资源,良好的氛围,更多的机会,你选的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到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我从我最喜欢的诗人,William Carlos Williams 讲起。WCW 就是宾大的校友,他擅长用短句写作,诗歌通俗易懂,在公众之中有着极大的反响。他是宾夕法尼亚的人文学生的代表:把文学从象牙塔中释放出来,让人们实实切切地看到文学对社会的影响。


对我来说,文学并不是风花雪月,它也可以是一种非常实际,能对很多人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的学科,一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学科。这就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文学系独特的地方。




随后我还陆陆续续地提到了一些别的东西,比方说第一次来到费城的时候看到的萤火虫,听到马车在石板路上缓缓走过的声音,一切都让我选择了这个学校。


其实,往往大部分学校都有着丰富的资源和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答,并不能突出这个学校到底独特在什么地方,因为太多的学校都有着相同的特性。如果单纯的说,我喜欢这个学校的某某课程,那格局实在太小。我觉得对于一个大学的专业来说,最有区分度的是它独特的 vibe,也就是独特的氛围,而氛围往往与这所大学历史的过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比方说宾夕法尼亚大学整体的氛围非常务实,注重对大众的影响,从工程学科到人文学科都是如此。


宾夕法尼亚大学创始人富兰克林本人就是一位喜爱发明的科学家,他的名言之一就是“少说,多做”,所以在他的影响下,Penn 一直都是一所相当注重实际,也就是我们说的 professionalism。相比起来,哥伦比亚大学有着相同的资源,但是这所学校更加侧重 intellectualism 和 activism,所有人的都要学习核心课程,哥伦比亚大学的作家都是挑战社会,关怀社会,提出质疑的人,比方说 J.D.Salinger, Ginsberg 等等。去找到自己学校的那个特殊的 vibe,能更好的解决此类问题。




■Q3 来聊聊其他的吧,你平时还喜欢什么?活动之类的?


中规中矩的面试问题,我就回答了一下下我没有提到的活动。他也问了我除了文学之外感兴趣的学科,我也谈了谈自己对教育的热情和在这方面做的努力。


所以,熟悉自己的活动,一定会有这样的自由发挥的机会,这个时候不用再去花时间想要将哪些了,提前想好有哪几个点是一定想让招生官知道的。比方说,我在做考虑的时候会想到,一定要涉及到一个 leadership 的活动和一个 volunteer 的活动。我在前面提到的,都是本专业的相关活动,而美国很多大学都期望学生有着较强的领导力,并且有服务社会的热情。


因此,我在叙述自己的其他活动的时候,就侧重在 leadership 和 volunteer 方面,因为我已经讲过本专业的相关活动了。我个人认为在讲 additional activities 的时候,要侧重于自己的不同的性格特点,让招生官更加了解你,而不是去加固你之前已经讲过的你比较突出的活动。




■Q4 你还有什么问题问我吗?


我问了一些关于在 Penn 入读的体验,各个学员之间氛围的差别。他跟我说了费城一年四季的美景,在 Penn 选修的摄影课,以及他读书时代的一些回忆。


Happy ending

到了最后则有一些杂七杂八的闲聊面试就这样愉快的结束了,我在说话的时候,面试官一直在做笔记,做了整整两大面


他走的时候笑着跟我说,别太紧张了,放宽心态。我拿着他给我的太平洋摩卡和名片,跟他道了个别,走上了地铁,给他发了一句:谢谢您今天的照顾啦。他很快回复我,早点回家,好好休息,一路小心。(如果是校友组织发的邮件,最好回复正式的 Thank You Note


寒风正大,但是手里的咖啡还是很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