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选择谁来写推荐信?
首要的原则:推荐人必须是熟悉你的人。
父母商业圈中声名在外的朋友,亦或与你没有深交、只有一面之缘的名校校友…这些名流或位高权重或官居要职,但都与你的申请无关,他们也不会是你理想的推荐人。因为招生官需要看的不是“关系”、“人脉”,而是你作为申请者,在与你熟悉的推荐人眼里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二标准:选择学科推荐人时,尽量与你所要申请的专业关联。
比如你想申请艺术专业,高中阶段也修了Visual Arts这门课,那么这门功课的老师,就是你最理想的推荐人。
第三标准:在前两条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你科目成绩拔尖的学科推荐人。
举例最常见的情况:已经确定了Counselor推荐人、以及一位教授和要申请专业相关科目的教师推荐人,如果部分美国大学还需要第三个推荐人时,我们就可以找自己学业成绩最优秀的学科的任课老师。
推荐人的人选搭配
在推荐人的人选搭配方面不需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关键是你所选择的推荐人都尽量能够从不同的方面来表现你的能力。比如说,不宜同时选择三个任课老师当推荐人,因为这样的话全部推荐人都只能从课堂和学习方面来表现你,没有能够多方位地体现你的能力。
关于推荐人搭配,有如下建议:
对于文商科来说:可以选择2个任课老师+1个实习老师。
理工科可以:2个任课老师+1个实验室老师;或者1个任课老师+2个实验室老师;1个任课老师+1个实验室老师+毕业指导老师……等等。具体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和调整。
推荐信应该包含哪些重要信息?
1.申请人在同届学生中的排名定位
这一届有多少学生,你的学术成绩、各项能力是处在中等偏上,还是前10%甚至前1%?你在同届学生中的相对排名,能够让美国大学更具体地了解到你的水平。Harvard前招生官Chuck说,当他在审理学生申请资料时,看到推荐信正文中“one of the top students I’ve worked with, one of the smartest students I’ve met in my teaching career”诸如这样的字句,他会额外关注这份申请。
2.可以佐证学生某些“闪光点”的具体事例
这和写议论文是一个道理:提出一个论点的同时,需要有相应的实例来支撑,而不是一味的“夸夸其谈”。如果要评定这个学生是“富有创造力”或者“突出的学习精神”,也不能口说无凭,最好给出相应的事例。
3.根据不同的推荐人,推荐信需有不同的侧重点
不同推荐人应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侧重谈申请者的不同方面。例如,任课老师的推荐信,更应该侧重于申请人在该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成绩表现;Counselor的推荐信,一般着重谈学生的个性品质、行为规范或是校园的社团活动参与情况。假设Counselor同时又是任课老师,那么推荐信的内容中最好能用不同段落兼顾两方面的信息。
准备推荐信的注意事项:
1.申请者应尽早关注自己与学科老师、咨询师或指导顾问的联系,越早建立联系越好,越利于他们深刻了解你。
2.告诉你的推荐信老师你申请的学校,告诉他们你最早的截止日期,以便于提早完成。记住,你给老师的时间越充分,老师才越可能给你写一份最有利的推荐信。
3.选择推荐信老师的最重要的原则是:最为熟悉你、最愿意推荐你的老师,而不是头衔最高的人(比如校长),头衔再大再高,没有教过你没有很深了解你,那是白搭,根本不可能写出很有说服力的推荐信。
美国大学看推荐信时不会去看头衔的,他们看重的是信的内涵,看写信人对于被推荐者的熟悉程度,当然你校长正好教你、对你很熟悉,另当别论。
4.申请者在邀请老师给自己写推荐信后,在老师正式开始写推荐信之前,应该要主动和老师约谈几次。按照大学的录取要求,学生最好不要去阅读推荐信的内容(当然更不应该自己写),但是学生可以通过和老师交流,积极地影响到推荐信里涉及到的内容。
比如:帮助老师回忆自己在课堂上参与的一次突出表现的活动,表达希望老师能将自己在某项课题研究中的精彩表现放进推荐信的意愿等,回忆自己在学科学习中战胜的挑战、克服的困难等。
5.申请者如果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成绩单上某个学期成绩不理想,自己有特殊原因,应该和教师交流探讨,这样方便他们在推荐信中为你做好解释,从而不影响申请或者有时候反倒会化弊为利。
对于一些问题,千万不要回避,申请的材料都是全面而丰富的,不要认为自己可以“躲”过招生办的审查。
6.除了和推荐教师、咨询师的定期约谈,申请者应该要给推荐人一份个人的简历(Resume)或个人信息表(信息表参见第五部分),方便以书面的形式让推荐人真正记住你的一些重要细节和信息。
7.申请者应该提醒推荐信老师注意推荐信格式。此外,推荐信老师不要忘记在推荐信开头提到自己的经历和背景,这个非常重要,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如二十年、三十年教龄的背景和普通背景的教师是有区别的,推荐人自身的信息对于推荐本身是会有帮助的,有助于大学了解推荐人和被推荐人之间的联系。
8.申请者最终应该放弃(waive)自己阅读推荐信的权利,而且在Common Application这样的申请平台上需要勾选放弃阅读的选项。
推荐原本就是背对背的,不应该被被推荐人看到具体的内容,只有这样,大学才认为推荐信的力度是最可信的,也是对申请最为有利的,如果学生自己看了信件内容、没有放弃阅读推荐信的权利,那么,大学会认为这样的推荐信受到了申请者的直接影响,有pressure的成分,所以力度上会打折扣。